网站首页医院概况医院公告专家团队整形美容激光美容微整形口腔美容医院历史来院指南
> <
您当前的位置:杭州整形医院首页 > 激光美容 > 祛斑美白 > 雀斑 >
雀斑

晒后修复时刻表

文章来源:杭州整形医院 发布时间:2011-08-02 16:29:38


      
      出场专家  何葆华    
      杭州整形医院主任医师,激光美容科主任。从事美容整形外科和激光美容外科20多年,擅长皮肤血管瘤、太田痣、咖啡斑、瘢痕及面部美容等疑难疾病的诊治。
      七八月阳光烈,却也是好的度假时光。请几天年假,去海边吹吹海风,畅泳几圈,躺在沙滩上晒一下日光浴,真是享受。无奈舒坦不过几小时,皮肤就开始灼热、刺痛、产生红肿。哎,我不是一直谨遵姐妹们的叮嘱,每隔两小时抹一次防晒霜吗?

  唉,涂抹过高强度的防晒霜并不等于皮肤就一劳永逸能够免除被晒伤的困扰啊。
      

  为了假期不被皮肤晒伤困扰,及时的晒后修复显得格外要紧。要知道,晒后修复并非买瓶晒后修复露,或者涂点什么芦荟胶,敷两片保湿美白面膜那么简单。

  而考虑到假期之后我们不得不回到日常工作环境,更需要每日美美地出现在人群,烈日暴晒后的72小时,也就是肌肤的“修复期”,更不容错过。这72小时错过了,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皮肤变黑、变老。相反的,只要用对急救措施,就能让你的肌肤迅速恢复原本的白皙透明状态。

  更要命的是,漫漫夏季,几次暴晒加上每日上下班不得不经历的晒伤,皮肤明显感到变黑、变松,细纹、斑点也更加明显了。其实,这也是皮肤再次提醒我们,晒后修复是整整一夏的功课。它必须随时跟进,不说起死回生,少可以亡羊补牢。

  只是晒后修复并不等同于美白,它主要不是淡化黑色素,而是针对紫外线在肌肤深层留下来的后遗症——炎症,对症下药,还原深层细胞健康的状态,让肌肤有光泽。晒后修复护理到底要怎么做才到位?本期我们邀请到杭州整形医院激光美容科主任何葆华就晒后修复护理的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建议。

      皮肤为什么会晒伤?
     

  如果阳光照射时间较短,真皮中毛细血管的血流会加速,从而修复对细胞的损伤。但如果时间较长,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就不足以修复伤害,皮肤就会被晒伤。

  每个人对阳光伤害的反应时间不同。一般来说,皮肤白的人比较容易被晒伤、晒红,而皮肤黑的人症状会较轻。如果你不幸有日光性皮炎,对阳光敏感,那么不管你怎么保护皮肤,都容易被晒伤。市场上的防晒产品再好,也不能让你完全不受阳光伤害。所以晒后修复重要!

  长痘痘的皮肤被晒伤后,切记不要去抠、去挤,以免发炎情况更严重,并造成感染。此时要注意平常用的清洁、保养品有没有含果酸、水杨酸等酸性去角质成分,因为这些成分比较刺激好暂时避免。等肌肤降温后,同样可搽一些给敏感或晒后肌肤用的产品,进行镇静、补水、修复的工作。待肌肤退红后,才能恢复使用平常的保养品。

  晒伤的皮肤建议好不要化妆。尤其是已经发红、刺痛的皮肤这时正处于受伤状态,需要休养生息。化妆品中通常添加合成酯等成分,可能对脆弱的皮肤造成刺激。


      晒后24小时

  DODON'T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皮肤出现泛红发炎,甚有刺痛灼热感。

  修复处方:晒得像菲经典的晒伤妆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这实际上是细胞受刺激发炎的初步征兆。对年轻、状态好的肌肤来说,也许快就没有事情了。但熟龄肌肤的自我修复功能已经没有那么强了,晒后如果不及时补救,容易形成各种皮肤问题。

  

  DO

  将毛巾放在冷水中拧干敷在皮肤上,一天三四次,每次半小时。可以为皮肤表面降温,有助于控制晒伤和疼痛。

  如有红斑、灼热等现象,可用浓绿茶水冷敷一小时。新鲜绿茶水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能抗紫外线损伤。好用当年的新茶,开水冲泡之后放凉,浸泡面膜纸或者干净毛巾敷面。

  晒后肌肤容易发热,会导致敏感产生,可使用具有镇静效果的喷雾镇静。喷雾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像喷香水那样高举喷雾于脸部上方按压三次,让水雾静静落于皮肤上更加温和。

  

  DON'T

  晒伤之后,皮肤无比脆弱,如果一味使用保养品,会让皮肤虚不受补,所以需要暂停去角质护理,停止一切按摩、热水冲澡等护理,并尽量精简护肤步骤,防止炎症扩散。

  清洁时好使用冷水和低过敏洁面品。好使用温和无泡沫洁面。

  淋浴时要避免让水直接喷到受伤的皮肤上。

  卸妆时好用棉签蘸取橄榄油轻轻擦拭,尽量减少对肌肤的影响。

  将防晒霜换成物理型的。

  不要迷信网上的偏方,皮肤刚刚被晒伤时特别脆弱,千万不要使用什么自制的酸奶、黄瓜、番茄面膜护理皮肤,一定要使用专门的护肤品。

  

  晒后72小时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脱皮明显;眼周、颧骨、T区皮肤明显暗沉,整个脸庞看起来肤色不均,色差明显;有雀斑出现或原有色斑加深。

  修复处方:晒伤之后皮肤炎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正确护理就会进一步扩散,出现皮肤肿痛、脱皮等现象。而紫外线的刺激也使黑色素过度活跃。当然皮肤不会当即变黑而是在晒后一周才显现。不过,等皮肤晒黑之后才赶紧更换美白保养品已经没什么效果。皮肤变黑,说明皮肤内部黑色素已经生成。想要再白回来,起码需要再下三个月的苦功。

  

  DO

  晒后皮肤脆弱,不能去角质。但随着角质累积过厚,让皮肤看起来没有光泽。可以用化妆棉蘸化妆水轻轻擦拭皮肤,代谢老化角质。

  暂停一切美白或者抗老的保养品,适当选择有修复效果的精华,或者转用为皮肤过敏时期设计的保养品。直到皮肤涂抹美白产品没有任何刺激时再转为使用美白产品。

  晒后肌肤本来就非常脆弱,再加上美白保养或多或少都会让角质层变得比原先更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用了美白产品就能放心暴晒,而是一定要更加注意防晒,避免肌肤问题再加重。

  

  DON'T

  脱皮再难看也不能用手去撕,或者用去角质保养品。实在受不了,可以尝试去唇部翘皮的方法:用水沾金霉素眼膏,在脱皮部位打圈,将死皮软化后粘下来。如果还是弄不掉,好就等它自然脱落。

    

  晒后一个月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肌肤松弛。有可能在眼周、法令纹等位置出现了难看的深棕色。有因缺水导致的细小纹路出现,这些干纹若不及时呵护,有可能变成不可逆转的皱纹。

  修复处方:紫外线会伤及真皮层,如果一度被晒伤,那么皮肤深处的受损会在表皮各种损伤基本愈合之后慢慢显现。因此即使没有明显变黑或者你不在乎肤色加深,脱皮的情况也慢慢好转,但紫外线的影响依然存在。

  

  DO

  这时靠传统的基础补水保养品已经不足以缓解皮肤内部的饥渴状况,需要用一些高机能的保湿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产品中有果酸这样的成分,首先要关注的是果酸的浓度问题。3%以下的浓度基本上没有美白的功效。但如果了10%,可能又会损伤肌肤了。

  晒后难救的,其实是胶原蛋白。紫外线不只会加速皱纹产生,还会使胶原蛋白流失,时间拖得越长越难补救。所以,服用一些胶原蛋白的口服美容产品,也可以使用富含胶原蛋白的保养品。

  

  DON'T

  夏季不建议使用调理型的美白产品,因为夏季的紫外线非常容易使皮肤的黑色素增多导致皮肤变黑,所以美白品没有什么效果。更有甚者夏季使用油分稍大一些的美白产品反倒使皮肤变黑。

  尽量少食可乐、咖啡、酱油等食品,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晒后三个月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容易起痘痘或者小红点,留下的痘印难以消退,雀斑明显。

  修复处方:由于晒后皮肤受伤,自我修复能力变缓,痘疤、痘印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消退。如果这时又遇到强光暴晒,那就会让痘印明显,雀斑也会越来越多。

  疤痕的修复在美容界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通常此时美白保养品和修复类保养品都已经没有理想效果。因为炎症已经到达了皮肤深处甚真皮层。此时想要改善皮肤就需要借助医疗手段了。

  

  DO

  专业医生的推荐是可以做光子嫩肤。光子嫩肤的特点是在消除疾患的同时对皮肤无丝毫损伤,且治疗过程简单,治疗后可以马上洗脸化妆,不影响正常工作,是目前安全的医疗美白方法。光子嫩肤整个过程快捷、简单、无痛苦,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及并发症。它的适用范围也恰巧是皮肤光老化引起的细小皱纹、多种色斑、面部红血丝、毛孔粗大等问题。

  暴晒之后引发的大面积雀斑,黑痣变大变明显也可以通过激光手术有效去除。

  

  DON'T

  晒伤之后千万不要马上去做皮肤医疗项目,少要等两三个月时间,否则做光子嫩肤非但不能让皮肤变得更白皙紧致,反而让皮肤更黑。

  这种方法不宜频繁使用,尤其是夏季,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并不适合。

  好不要学大S打美白针。美白针成分中含有凝血剂,虽然可以让皮肤变白,但如果长期血液注射,可令女性生理期的排血量减少,长期注射易导致心血管硬化。像她描述的那样频繁密集地打针,对身体是有害的。

      文字转载自2011年7月28日《都市周报》B20 健康诀

上一篇: 祛斑不留痕,完美到底!下一篇: 【C3激光(美国)】
相关文章
  • 激光祛斑 色斑跑光光激光祛斑 色
  • 祛除雀斑,让爱美的你更加光彩照人祛除雀斑,让
  • 医院门诊晒斑、黄褐斑患者猛增 激光祛斑后防晒很重要医院门诊晒斑
医院简介

杭州整形医院创建于1985年,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现今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整形外科医院,是国内第二家整形专科医院... [详细介绍]

新闻动态专家介绍交通路线先进设备
10大金牌项目
在线客服

版权所有 © 杭州整形医院(国有三级整形专科医院),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塘路168号(浙江省人民医院北侧) 0571-85331666 咨询QQ:73782330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侵犯,请通知我们删除!

浙ICP备05076040号-1 (浙)医广【2018】第03-16-1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562号